現行癌症檢測的方法有哪些?

判別癌症就有如偵探辦案一樣

醫院檢測方法

目前醫院的癌症檢查分為兩個面向,抽血檢查以及影像檢查,抽血檢查是看生理的生化數據,根據數據異常的器官,再進行異常區域的影像檢查,或是佐以病人提出的生理異常症狀綜合評估。而其中影像檢查為判別癌症的最主要方法,但影像檢查種類繁多,醫生會依據適應性以及性價比來做合適的選擇。

其中以超音波最為常見,費用也不高,適合做淺層或是不複雜的器官區域影像篩檢,如:肝、甲狀腺、乳房、腎等。內視鏡主要為消化道系統,如:食道、胃、腸等。以上兩種方法為健檢中心常見的檢測項目,費用也是一般民眾可以負擔。

通常在超音波或是內視鏡檢查出異常腫瘤後,若有疑慮,醫生為了能更清楚判別異常腫瘤位置以及尺寸,會安排更精密的斷層掃描(CT)核磁共振(MRI)檢查。

但單時間點的精密影像檢查,還是難以判斷異常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,除了根據醫生的臨床經驗判別,通常需透過1-3個月的時間差,多時間點影像檢查來看出腫瘤的尺寸是否變大,預判腫瘤是否為惡性。因為身體出現異常腫瘤,並非全是癌症惡性腫瘤,有大多的情況是良性腫瘤,如:脂肪瘤、纖維瘤、血管瘤等,而這些良性腫瘤通常並不會對生命造成威脅,是不需要進行醫療治療處理。

組織切片

而判別良性與惡性腫瘤,除了多時間點的影像檢查外,另一個最直接檢查方式為組織切片,採用孔徑0.5公分的針,直接穿刺到異常腫瘤位置取樣,進行腫瘤組織化驗辨別良性或是癌症惡性腫瘤。

但組織切片也有其侷限性和風險,需評估穿刺取樣的異常腫瘤位置是否會造成內出血的風險;以及若異常腫瘤尺寸小於1公分,是否能精準穿刺取樣到腫瘤組織樣品;甚至是若異常腫瘤為惡性腫瘤,穿刺過程中是否容易造成癌細胞透過穿刺而擴散的風險。

因此根據醫生的臨床經驗,發現異常腫瘤後,根據其位置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,就顯得格外重要,判別癌症就有如偵探辦案一樣,不是靠單一檢測方法就可判別異常腫瘤為癌症惡性腫瘤,需透過不同的檢測方法來進行綜合性的臨床判別評估,一般民眾發現異常腫瘤,切勿過度心理壓力太大,但需謹慎聽從醫生的指示進行後續的詳細檢查,才是最安心的選擇。

探索更多知識